尊敬的各位領導、親愛的水發青年們:
大家上午好!我是來自四川亭子口公司審計合同法務部的肖俊杰。我今天宣講的主題是《以青春之名,筑江河之夢》。我出生在長江首城——四川宜賓,自幼在金沙江畔成長,兒時,“滾滾長江東逝水”的澎湃濤聲常伴耳邊,江面上貨船往來穿梭的景象,雖未能讓那時懵懂的我完全領會其中深意,卻讓我深深記住了江水蘊含的磅礴力量。
站在老吳壩渡槽這片熱土之上,腳下,是如火如荼建設的亭子口灌區;抬眼遠眺,連綿青山與蜿蜒渠道相映成趣,我的內心滿溢激動與自豪。這片土地,浸潤著濃厚的紅色基因,張思德同志曾用實際行動踐行“為人民服務”的偉大誓言。而我們,新時代的水發青年,正沿著前輩們的光輝足跡,在水利建設的偉大征程中昂首闊步、奮力前行。
一、觀高質量發展,閱水潤天府的時代答卷
初次翻開《四川省現代水網建設規劃》,亭子口灌區工程作為“骨干水網”的關鍵構成,恰似一條靈動的銀色絲帶,將嘉陵江之水源源不斷地引向川東北,滋養著千萬畝良田。隨著水利工程日臻完善,自來水流入了千家萬戶,農田灌溉也得到了堅實保障。
這,便是水利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力量。它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質,為區域經濟蓬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。身為審計合同法務部的一員,我時常思索:高質量發展于我們而言,究竟意味著什么?精益求精,資金規范,合同嚴謹,回應人民群眾的殷切期盼。
遙想當年,李冰修堰,遵循“深淘灘,低作堰”的精妙原則,歷經千年歲月洗禮,至今仍造福于民,關鍵就在于對工程質量的極致追求、對百姓福祉的高度負責。如今,我們投身亭子口灌區工程建設,每一道工序、每一份合同、每一筆資金,都與工程的質量和效益緊密相連,都關乎著萬千百姓的切身利益。
二、悟水利精神,從張思德到新時代水發人
佇立在老吳壩渡槽之上,微風輕輕拂過,歷史在耳畔回蕩。70多年前,張思德同志以寶貴生命詮釋了“為人民服務”的深刻內涵。不怕吃苦、不懼勞累,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,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,沒有高低貴賤之分。這種偉大精神,在我們水利人身上同樣綻放光芒。
在水利行業,有著無數像張思德同志一樣的杰出楷模:鄭守仁院士扎根三峽四十年間,設計出舉世矚目工程。徐端在黃河水患頻繁的艱難歲月,留下《回瀾紀要》惠及后世。
“忠誠、干凈、擔當,科學、求實、創新”的水利精神。我們如何傳承呢?或許,多一份嚴謹細致,多一份認真專注,多一份責任擔當,就能為工程建設增添一份堅實保障。高質量發展絕非空洞口號,以為人民服務為引領,做實做細,把每一個細節雕琢至臻。
三、青年當何為,于審計法務崗位綻放青春光彩
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偉大征程中,我應扮演何種角色?又能切實做出哪些貢獻?猶記得入職培訓時,領導曾形象地比喻:“審計是工程建設的‘免疫系統’,法務是風險防控的‘防火墻’。”這句話讓我深刻意識到自身肩負的重大責任。
亭子口灌區一期工程作為重大民生水利項目,投資體量大、覆蓋面廣,合同管理與資金監管工作容不得絲毫懈怠。對合同條款,嚴謹細致地核查,從工程質量技術規范、工期節點要求,到資金支付比例與流程等。開展工程款審計工作時,更要秉持“眼見為實”的原則,為工程建設筑牢資金安全防線。這些工作看似瑣碎繁雜,但卻與成敗息息相關。就如同張思德燒炭,看似平凡無奇,卻是革命事業不可或缺的一環。我們的工作,就是為工程建設燒制“安全炭”“質量炭”“廉潔炭”。當我們憑借自身努力,讓每一份合同都經得起嚴格審查,讓每一筆資金都用得清清楚楚,讓每一個風險都得到有效防控,這便是對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貢獻,便是對水利精神的生動傳承。
四、以青春之我,筑未來之夢
《詩經》有云:“沔彼流水,朝宗于海。”從大禹“鑿龍門”的千古壯舉,到南水北調的世紀工程;從都江堰的千年奇跡,到亭子口的宏偉建設,中華民族的治水史詩波瀾壯闊、從未落幕。如今,歷史的接力棒已穩穩交到我們手中:當北斗衛星在浩瀚夜空中精準勾勒出灌區的水網經絡,當智能閘門在云端迅速響應千里之外的旱情預警,當青年工程師的草帽與無人機的機翼一同掠過巴山蜀水……我們終將深刻領悟:每一代水利人都是歷史長河中的一朵璀璨浪花,唯有將青春毫無保留地融入江河,方能奔赴更壯闊的海洋!
謝謝大家!